2006年,我国钢材产量己达到4.18亿吨,人均消费钢材300公斤左右。2006年我国粗钢产量大于世界排序2~6位国家粗钢产量之和。毋庸置疑,钢铁行业的发展为我国建筑钢结构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陈禄如强调了——
钢结构建筑的五大优点
钢结构建筑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建筑之一,其独特的可循环使用的建筑结构,符合发展节能省地建筑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
钢结构建筑一是重量轻、强度高。用钢结构建造的住宅重量是钢筋混凝土住宅的二分之一左右,使用面积比钢筋凝土住宅提高4%左右。二是抗震性能好,其延性比钢筋混凝土好。从国内外震后调查结果看,钢结构建筑倒塌数量最少,我国台湾省自1999年9月21日地震后,已认识到这点,因而钢结构建筑得到快速增长。三是钢结构构件、墙板及有关部品在工厂制作,减少了现场工作量,缩短了施工工期,符合产业化的要求。四是钢结构构件在工厂制作质量可靠,尺寸精确,安装方便,易与相关部品配合。五是钢材可以回收,建造和拆除时对环境污染较少,符合推进产业化、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的国家政策。
陈禄如指出,目前,我国传统住宅单位面积土地资源消耗大,而建筑对资源和物产的需求消耗量最大,对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影响也是最大的。必须考虑如何合理地选取建筑材料,采取利废可重复、可循环、可再生的措施和科学方法,最大限度节约、最小限度使用利用资源,重视和发展钢结构建筑无疑是一个最佳的方式。可喜的是,这种观点正在逐渐得到认同。 陈禄如介绍了——
国外钢结构住宅的经验
自联合国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文件后,在过去的15年中,可持续发展概念已在全世界范围得到认可。
1999年,英国政府发表了《更好的生活质量——英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英国,建筑工业被认为是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行业。2000年4月份,英国政府出版了《建设更好的生活质量》可持续建筑的战略,表明政府将通过政府采购政策,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建筑工业提供可持续发展主题方面的指导。2000年10月,包括英国钢铁制造和钢铁建筑业的代表、钢建筑研究院、英国建筑钢结构协会组成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成立。
建筑速度是英国选择钢结构的第一原因,其次就是最低的整体成本。在英国,从设计阶段就考虑建筑的终生成本,其包括生产成本、建筑成本、运营成本、拆除成本以及处理成本等。最新数字显示,钢材的使用量占英国整个市场的70%,而使用最多的是多层工业房屋(92%),以及非家用单层房屋(90%)。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国外钢结构建筑占有率较高的一个原因。譬如,日本建筑学院于2000年公布了《全球环境建筑宪章》,提出了长寿、自然共生、能源保护、资源保护以及回收利用等5个主题,目的是为了在建筑领域保护全球环境。在日本,明确要求建筑领域减轻环境负担,因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二与建筑有关。 陈禄如认为,我国各方面条件已经成熟——
应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
在我国,大量的优秀钢结构设计、设计软件和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修订了钢结构设计、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编写技术规程、设计图集等90余本,出版了大量钢结构专业教材、论文著作和应用手册;涌现出30多家特级(年产量超过5万吨)构件质量优良、管理科学的钢结构制造企业,承担了国内重点大型钢结构工程安装,安装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钢结构配套产品齐全,加工设备制造厂发展迅速,满足了我国钢结构行业的需求。
建设部先后组织了36项钢结构住宅建筑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开展试点工程。组织编制了《钢结构住宅设计规程》和《低层轻钢装配式住宅技术要点》,并于2001年底发布了《钢结构住宅建筑产业化技术导则》,政府的积极引导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钢结构住宅建筑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在京、津、鲁、皖、沪、粤、浙等地建设了大量低层、多层、高层钢结构住宅试点示范工程,体现了钢结构住宅发展的良好势头。
现阶段,在上海、浙江、江苏地区钢结构加工量约为350万吨以上,约占全国钢结构加工量1/3以上;2005年,仅中冶集团下属冶金建设公司钢结构加工总量即达200万吨;工业建筑(厂房)钢结构用量约为230万吨,民用建筑(房屋)约为150万吨。
目前,我国仅有几百万平方米的钢结构住宅,而发达国家却达到40%~50%,基于建筑钢结构的特点,陈禄如认为——
钢结构在我国前景广阔
“火力电厂的主厂房和锅炉钢架、铁路桥梁和公路桥梁、高速公路中的配套设施、机场和火车站的新建及扩建、市政建设、北京奥运会配套设施、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世青会等等会大量采用钢结构建筑。”陈禄如对钢结构在国内市场非常看好。此外,由于中国钢材价格和劳动力成本较国际低,且钢结构制作质量优良,陈禄如认为中国在国际工程市场将有较强的竞争力。
陈禄如指出了我国与国外存在的差距。首先是对钢结构产业符合节能环保型、可持续性发展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设计理念还不能适应市场需要;钢材涨价,加上市场无序竞争造成加工和安装企业亏损;钢结构科研开发资金不足,标准及规范修订周期太长;钢材标准与工程设计、施工规范规程衔接不上;钢结构加工厂和施工安装企业装备、计算机管理、劳动生产率还需进一步提高;钢结构专业管理、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严重缺乏,尤其是中小企业缺少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行业协会在规范和引导市场秩序、服务于企业、开拓钢结构市场、标准规范的编制修订和专业人才的培养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